一、發(fā)病特點:放射性皮炎是由于放射線(主要是β和γ射線及X線)照射引起的皮膚黏膜炎癥性損害。本病主要見于接受放射治療的患者及從事放射工作而防護不嚴者?梢鹨幌盗衅つw反應和損傷,表現(xiàn)為可逆性的毛發(fā)脫落、皮炎、色素沉著及不可逆的皮膚萎縮,皮脂腺、汗腺的毀滅和永久性的毛發(fā)缺失,以致放射性壞死,繼之形成潰瘍。
二、臨床表現(xiàn):
(一)急性放射性皮炎:由于一次或多次大劑量放射線照射引起,但敏感者即使劑量不很大也可以發(fā)病。潛伏期因放射線的劑量和各人的耐受性不同而長短不定,8~20天?煞殖扇龋
1、I度:初為鮮紅,以后呈暗紅色斑,或有輕度水腫。自覺灼熱與瘙癢。3~6周后出現(xiàn)脫屑及色素沉著。
2、II度:顯著急性炎癥水腫性紅斑,表面緊張有光澤,有水皰形成,皰破后成糜爛面。自覺灼熱或疼痛。經(jīng)1~3月痊愈,留有色素沉著、色素脫失、毛細血管擴張和皮膚萎縮等。
3、III度:紅斑水腫后迅速組織壞死,以后形成頑固性潰瘍。潰瘍深度不定,一般可穿通皮膚及肌肉,甚至骨組織。潰瘍底面有污穢的黃白色壞死組織塊。自覺劇痛。很難愈合,愈后形成萎縮性瘢痕、色素沉著、色素脫失和毛細血管擴張。損害嚴重者大血管閉塞,肢體發(fā)生干性壞疽。在潰瘍和瘢痕上可繼發(fā)癌變。
II、III度可伴全身癥狀,如頭痛、頭暈、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出血及白細胞計數(shù)減少等,嚴重者可危及生命。
(二)慢性放射性皮炎:多為長期、反復小劑量放射線照射引起,或由急性放射性皮炎轉(zhuǎn)變而來。潛伏期自數(shù)月至數(shù)十年。炎癥表現(xiàn)不顯著。由于放射線破壞皮脂腺、汗腺、毛囊以及甲床生發(fā)層細胞而致皮膚干燥、粗糙、皸裂,毛發(fā)脫落,甲色暗晦,出現(xiàn)縱嵴、色素沉著及增厚,甚至脫落。甲皺微循環(huán)改變,可見管襻異常及毛細血管血液粘滯。
三、診斷要點:根據(jù)患者有放射性接觸史,損害發(fā)生于放射部位及與熱灼傷相似的臨床特點,容易診斷。病理檢查有助診斷。
四、治療方案:
1、一般治療:一旦發(fā)病應及時停止放射線照射,并注意保護,避免外界刺激。
2、局部治療:
(1)急性放射性皮炎:I和II度紅斑水腫明顯時可用爐甘石洗劑。無水腫滲出的急性皮炎及慢性皮炎可選用溫和無刺激性霜劑、軟膏,如維生素E霜、10%魚肝油軟膏及其他護膚霜等,亦可選用皮質(zhì)激素類霜劑或軟膏。
(2)對潰瘍性損害:可用抗生素軟膏如莫匹羅星等,亦可用10%魚肝油軟膏或行氦氖激光照射,對頑固性潰瘍可考慮手術(shù)切除并行植皮術(shù)。
(3)對癌前期或癌變早期損害:可用5%5-氟尿嘧啶軟膏或行外科切除。
3、全身治療:主要是加強支持療法,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必要時給以輸液、能量合劑及氨基酸等,并補充維生素A、D、B、C、E等。其他可用丹參片及低分子右旋糖酐以改善局部或全身微循環(h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