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fā)病特點:平足癥是指足內側縱弓平坦,負重力線不正常,出現疲乏或疼痛癥狀的足扁平畸形。先天性或姿態(tài)性導致足弓低平,足部軟組織松弛,跟骨外翻等畸形。
二、臨床表現:平足癥早期癥狀為踝關節(jié)前內側疼痛,長時站立或步行加重,休息減輕,疼痛關節(jié)外面腫脹,以足舟骨結節(jié)處為甚步履艱難,雙足跟腱呈八字形。白粉染紙及足印檢查證明,足印縱弓空缺部分消失,跖中部變寬,有時是跟部亦變寬,X線檢查,足弓消失,跟骨縱軸與距骨縱軸角大,12歲以后顯示骨橋形成。
三、診斷要點:
1、部分病人有家族史或先天性足骨畸形或外傷史。
2、久站或行走時足部疼痛或不適。跟外翻足扁平,前足外翻舟骨結節(jié)處腫脹和壓痛,休息可減輕或消失。晚期為痙攣性平足,經較長時間休息,癥狀亦難改善。
3、站立位X線足正側位片可見舟骨結節(jié)完全塌陷,與載距突的距離增加。
自跟骨結節(jié)底部至第一距骨頭底部作連線,并從舟骨結節(jié)至此連線作垂直線,其長度多小于1cm。
四、治療方案:
1、非手術療法:適用于姿勢性平足癥和大多數痙攣性平足癥。可以理療、按摩、加強足內、外在肌鍛煉,穿用平足矯形鞋或平足鞋墊矯正。但應以加強肌力鍛煉為主。對痙攣性平足癥病人應注意休息,嚴重者可在麻醉下先行手法矯枉過正,爾后用小腿石膏靴固定足于內翻內收位。癥狀消失后,再穿平足矯形鞋和鞋墊。
2、手術療法:少數病人經各種非手術療法不見效者,可行三關節(jié)固定術(即跟骰關節(jié)、距舟關節(jié)和距跟關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