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酸性磷酸酶ACP檢測:酸性磷酸酶是一種在酸性條件下催化磷酸單酯水解生成無機磷酸的水解酶。人血清酸性磷酸酶的最適pH為5~6,最適作用溫度37℃。 正常人血清中的酸性磷酸酶來源于骨、肝、腎、脾、胰等組織,故不論男女老幼,其含量大致相同。而前列腺患者以及出現(xiàn)肝炎、甲狀旁腺機能亢進、紅血球病變等疾病時,血清中酸性磷酸酶的活力都會升高。為了鑒別血清中增加的酸性磷酸酶是來自前列腺還是來自其他器官,必須加以區(qū)別。為此可進一步采用某些抑制劑進行選擇性抑制作用。例如:乙醇和酒石酸對前列腺酸性磷酸酶有顯著的抑制作用,而對紅血球酸性磷酸酶的抑制作用較弱。
(一)正常參考值:男性總ACP2.4~5.0U/L;PAP<1.2U/L,女性總ACP與男性大致相同。
(二)臨床意義:ACP測定主要用于前列腺癌的輔助診斷。
1、前列腺癌:尤其是轉移癌ACP明顯升高。PAP對前列腺癌的診斷較ACP敏感,二者對晚期前列腺的診斷、療效觀察及預后監(jiān)測價值更大。
2、血液。粒細胞白血病、高雪病、尼曼匹克病、原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溶血性貧血等ACP活性亦增高。
3、非惡性前列腺疾病: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前列腺梗死等ACP活性也增高。
4、骨疾病:變形性骨炎、成骨不全、軟骨病、骨肉瘤、多發(fā)性骨髓瘤及某些非前列腺惡性腫瘤的骨轉移,ACP活性也可升高。
5、其 他:甲狀腺功能亢進,急、慢性腎炎、尿潴留等ACP活性可增高。
二、淀粉酶AMS檢測:淀粉酶是水解淀粉和糖原的酶類總稱,血清淀粉酶和尿淀粉酶測定是胰腺疾病最常用的實驗室診斷方法,當罹患胰腺疾病,或有胰腺外分泌功能障礙時都可引起其活性升高或降低,有助于胰腺疾病的診斷。尿淀粉酶水平波動較大,所以用血清淀粉酶檢測為好,或兩者同時測定。淀粉酶活性變化亦可見于某些非胰腺疾患,因此在必要時測定淀粉酶同工酶具有其鑒別診斷意義。
(一)正常參考值:血清淀粉酶220U/L(37℃),尿淀粉酶 1200U/L(37℃),AMS同工酶 血清115U/L,尿800U/L。
(二)臨床意義:
1、血清淀粉酶升高:
(1)最多見于急性胰腺炎,是急性胰腺炎的重要診斷指標之一,在發(fā)病后6~12h活性開始升高,24h達峰值,48小時開始下降,3~5天后恢復正常。淀粉酶活性升高的程度雖然并不一定和胰腺損傷程度相關,但其升高的程度越大,患急性胰腺炎的可能性也越大,因此雖然還都用淀粉酶作為急性胰腺炎診斷的首選指標,但其特異性和靈敏度都還不夠高。當懷疑急性胰腺炎時,應對患者血清和尿淀粉酶活性連續(xù)作動態(tài)觀察,還可結合臨床情況及其他試驗,如胰脂肪酶、胰蛋白酶等測定共同分析,作出診斷。
(2)淀粉酶測定對監(jiān)測急性胰腺炎的并發(fā)癥如胰腺假性囊腫,胰腺膿腫亦有價值,此種時候血淀粉酶活性多持續(xù)升高。重癥急性胰腺炎時可以引起胸腔積液或/和腹腔積液,積液中的淀粉酶活性甚至可高于血清淀粉酶活性100倍以上。
(3)急性胰腺炎的診斷有一定的困難,因為其他急腹癥也可以引起淀粉酶活性升高。所以當懷疑急胰腺炎時,除應連續(xù)監(jiān)測淀粉酶外,還應結合臨床情況及其他試驗,如胰脂肪酶、胰蛋白酶等測定結果共同分析,作出診斷。
(4)慢性胰腺炎淀粉酶活性可輕度升高或降低,但沒有很大的診斷意義。胰腺癌早期淀粉酶活性可見升高。
(5)血液中淀粉酶能被腎小球濾過,所以任何原因引起的血清淀粉酶升高時,都會使尿中淀粉酶排出量增加,尤以急性胰腺炎時為多見。
2、淀粉酶同工酶:血清淀粉酶除來源于胰腺外,還來源于唾液腺及許多其他組織,所以在淀粉酶活性升高時,同工酶的測定有助于疾病的鑒別診斷。淀粉酶活性中度或輕度升高還可見于一些非胰腺疾病,測其同工酶可加以鑒別,如腮腺炎S-AMS、S-AMS/P-AMS>3;急性腹部疾病(消化性潰瘍穿孔、上腹部手術后、機械性腸梗阻、腸系膜血管病變、膽道梗阻及急性膽囊炎等)AMS增高是由于病變累及胰腺;服用鎮(zhèn)痛劑、嗎啡等以S-AMS增高為主;酒精中毒S-AMS或P-AMS增高,或兩者同時增高;腎功能不良及巨淀粉酶血癥等情況深排出AMS減少以至血AMS增高,應加以注意。
淀粉酶的測定結果受方法的影響較大,不同方法參考值亦有所不同,臨床所用方法也較多,因此必須了解所用測定方法和其參考值,才能作出正確的診斷。
三、脂肪酶LPS檢測:脂肪酶(甘油酯水解酶)隸屬于羧基酯水解酶類,能夠逐步的將甘油三酯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脂肪酶(LPS)主要來源于胰腺,為一組專一性不高的酶,能水解多種含長鏈(8~18碳鏈)脂肪酸的甘油三酯,兩端(α位)的脂肪酸較易被水解生成甘油二酯,進一步又被水解為β甘油單酯。β甘油單酯很難被脂肪酶水解,常需先進一步變構為α甘油單酯。所以只有一小部分甘油三酯可以完全水解產生甘油。
(一)正常參考值:
(1)滴定法:酶促反應4h為0.06~0.89U/ml,酶促反應16~24h為0.2~1.5U/ml。
(2)比濁法:呈正偏態(tài)分布,最低為OU,單側95%上限為7.9U。
(二)臨床意義:胰腺是人體LPS最主要來源。血清LPS增高常見于急性胰腺炎及胰腺癌,偶見于慢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時,血清淀粉酶增加的時間較短,而血清LPS活性上升可持續(xù)10~15天。腮腺炎未累及胰腺時,LPS通常在正常范圍。此外,總膽管結石或癌、腸梗阻、十二指腸穿孔等有時亦可增高。
四、膽堿酯酶ChE檢測:血清膽堿酯酶是肝細胞合成的酶類之一,能夠反映肝細胞合成的功能。肝臟有問題時,肝細胞合成膽堿酯酶減少,血清中膽堿酯酶活性下降,由于血清膽堿酯酶半衰期短,所以它是肝內損害時一種極為敏感的指標,可反映肝細胞的合成功能,用于估計肝的儲備功能和肝病的預后。
(一)正常參考值:比色法:130~310U/L;酶法:兒童和成人男性、女性(40歲以上)5410~32000U/L;女性(16~39歲)4300~11500U/L。
(二)臨床意義:
1、增 高:見于神經系統(tǒng)疾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糖尿病、高血壓、支氣管哮喘、Ⅳ型高脂蛋白血癥、腎功能衰竭等。
2、減 低:見于有機磷中毒、肝炎、肝硬化、營養(yǎng)不良、惡性貧血、急性感染、心肌梗死、肺梗死、肌肉損傷、慢性腎炎、皮炎及妊娠晚期等,以及攝入雌激素、皮質醇、奎寧、嗎啡、可待因、可可堿、氨茶堿、巴比妥等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