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fā)病特點:咯血是指喉部以下的呼吸器官(即氣管、支氣管或肺組織)出血,并經(jīng)咳嗽動作從口腔排出的過程?┭粌H可由呼吸系統(tǒng)疾病引起,也可由循環(huán)系統(tǒng)疾病、外傷以及其他系統(tǒng)疾病或全身性因素引起。應與口腔、咽、鼻出血、嘔血相鑒別。
二、發(fā)病原因:引起咯血的疾病并非只局限于呼吸系統(tǒng)疾病,雖然咯血以呼吸系統(tǒng)疾病為多見。下面列出引起咯血的各種疾病。
1、呼吸系統(tǒng)疾。如肺結核、支氣管擴張、支氣管炎、肺膿腫、肺癌、肺炎、肺吸蟲病、肺阿米巴病、肺包蟲病、肺真菌病、肺囊蟲病、支氣管結石、肺部轉移性腫瘤、肺腺瘤、矽肺等。這些炎癥導致支氣管黏膜或病灶毛細血管滲透性增高,或黏膜下血管壁潰破,從而引起出血。
2、循環(huán)系統(tǒng)疾。常見的有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高血壓性心臟病、肺動脈高壓、主動脈瘤、肺梗死及肺動靜脈瘺等。
3、外 傷:胸部外傷、挫傷、肋骨骨折、槍彈傷、爆炸傷和醫(yī)療操作(如胸腔或肺穿刺、活檢、支氣管鏡檢查等)也偶可引起咯血。
4、全身出血性傾向性疾病:常見的如白血病、血友病、再生障礙性貧血、肺出血型鉤端螺旋體病、流行性出血熱、肺型鼠疫、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彌散性血管內(nèi)凝血、慢性腎功能衰竭、尿毒癥等。
5、其他較少見的疾病或異常情況:如替代性月經(jīng)(不從陰道出血)、氧中毒、肺出血腎炎綜合征、支氣管擴張、鼻竇炎、內(nèi)臟易位綜合征等。
三、臨床表現(xiàn):
1、咯血伴有發(fā)熱:多見于肺結核、肺炎、肺膿腫、肺出血型鉤端螺旋體病、流行性出血熱、支氣管癌等。
2、咯血伴胸痛:常見于大葉性肺炎、肺栓塞、肺結核、支氣管癌等。
3、咯血伴嗆咳:可見于支氣管癌、支原體肺炎等。
4、咯血伴皮膚黏膜出血:可見于血液。ㄈ绨籽、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鉤端螺旋體病、流行性出血熱等。
5、咯血伴黃疸:多見于鉤端螺旋體病、大葉性肺炎、肺梗塞等。
四、診斷要點:
(一)病史詢問:出血為初次或多次。如為多次,與以往有無不同。青壯年咳嗽咯血伴有低熱者應考慮肺結核。中年以上的人,尤其是男性吸煙者應注意肺癌的可能性;須細致詢問和觀察咯血量色澤,有無帶痰,詢問個人史時須注意結核病接觸史,多年的吸煙史,月經(jīng)史,職業(yè)性粉塵接觸史,生食螃蟹等。
咯血伴胸痛者多見于肺梗死、肺炎球菌性肺炎;咯血伴嗆咳者多見于支氣管肺癌,血痰見于肺膿腫;大量咯血者多見于空洞性肺結核,支氣管擴張動脈瘤破裂等。無黃疸型鉤端螺旋體病也可引起大咯血。
(二)體格檢查:對咯血患者均應做胸部細致反復的檢查。有些慢性心、肺疾病可并杵狀指(趾),進行性肺結核與肺癌患者常有明顯的體重減輕。有些血液病患有全身出血性傾向。
(三)實驗室檢查:痰檢查有助于發(fā)現(xiàn)結核桿菌、真菌、細菌、癌細胞、寄生蟲卵、心力衰竭細胞等;出血時間,凝血時間,凝血酶原時間,血小板計數(shù)等檢查有助于出血性疾病診斷;紅細胞計數(shù)與原紅蛋白測定有助于推斷出血程度,嗜酸性粒細胞增多提示寄生蟲病的可能性。
(四)器械檢查:
1、X線檢查:咯血患者均應做X線檢查,胸部透視,胸部平片體層攝片,有必要時可做支氣管造影協(xié)助診斷。
2、CT檢查:有助于發(fā)現(xiàn)細小的出血病灶。
3、支氣管鏡檢查:原因不明的咯血或支氣管阻塞肺不張的患者應考慮支氣管鏡檢查,如腫瘤、結核異物等,同時取活體組織病理檢查等。
4、放射性核素鎵檢查:助于肺癌與肺部其他包塊的鑒別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