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fā)病特點:耳鳴是累及聽覺系統的許多疾病不同病理變化的結果,病因復雜,機制不清,主要表現為無相應的外界聲源或電刺激,而主觀上在耳內或顱內有聲音感覺。在臨床上它既是許多疾病的伴發(fā)癥狀,也是一些嚴重疾病的首發(fā)癥狀(如聽神經瘤)。
	二、臨床表現:總體說呈多樣性,可單側或雙側,也可為頭鳴,可持續(xù)性存在也可間歇性出現,聲音可以為各種各樣,音調高低不等。
	1、耳鳴與聽力的關系:有些耳鳴病人伴有聽力下降,有些聽力正常,但是耳鳴不會引起或加重聽力下降。
	2、耳鳴與心理因素的關系:長期耳鳴會引起患者產生煩躁、焦慮、緊張、害怕或者抑郁的情緒,而不良的情緒狀態(tài)可加重耳鳴,造成耳鳴與不良情緒之間的惡性循環(huán),心理因素在耳鳴發(fā)病的過程中起重要作用。
	三、診斷要點:由于耳鳴的病因復雜,耳鳴診斷的難度在于病因診斷,只有全面綜合分析歸納病情才能得出準確定性診斷。
	(一)檢  查: 
	1、了解病史:進行耳部及全身臨床檢查(包括體格檢查和實驗室檢查)。
	2、聽力學檢查:純音測聽、聲阻抗測聽、耳鳴音調和響度匹配檢測、耳鳴后效抑制和最小掩蔽級檢測,及其他聽力學及電生理檢查。
	(二)常見病因診斷: 
	1、聽覺系統疾。 
	(1)外耳外耳道耵聹栓塞、腫物或異物。
	(2)中耳各種中耳炎、耳硬化癥。
	(3)內耳梅尼埃病、突發(fā)性聾、外傷、噪聲性聾、老年性聾等。
	2、全身性疾。 
	(1)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硬化、低血壓等。
	(2)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精神緊張、抑郁等。
	(3)內分泌疾。杭谞钕俟δ墚惓、糖尿病等。
	(4)其他:神經退行性變(如脫髓鞘性疾病)、炎癥(病毒感染)、外傷、藥物中毒、頸椎病、顳頜關節(jié)性疾病或咬合不良等。
	四、治療方案:耳鳴的早期治療,3~6個月是治療的重要時期。
	1、病因治療:治療引起耳鳴的原發(fā)病。針對原發(fā)耳病適應征該采用手術的應予以手術治療。
	2、藥物治療:血管擴張藥、鈣離子拮抗劑、耳鳴抑制藥、減輕耳鳴影響藥物和神經營養(yǎng)藥物等。
	3、心理咨詢和調適:分析耳鳴原因和病變情況,消除病人的擔心,告誡病人要置身于聲音充實環(huán)境中,主動接觸自然界聲音,爭取與耳鳴共處,把耳鳴比作火車的轟鳴聲、冰箱噪音等以適應和習慣這些聲音,讓病人盡力消除耳鳴引起的心理反應,抑制消極情緒,并樹立耳鳴可以治療的信心。
	4、掩蔽治療:應用耳鳴治療儀、耳鳴掩蔽器、純音測聽儀或者助聽器進行。
	5、耳鳴再訓練,習服療法:目的是使病人對耳鳴適應和習慣,從而減輕耳鳴程度,解除耳鳴對病人所造成的身心障礙。該療法在國外已廣泛應用于臨床,適用于長期、嚴重的耳鳴患者,主要包括咨詢和聲治療。
	6、其  他:生物反饋療法、電刺激療法、聲治療等。
	7、中醫(yī)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