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fā)病特點:口腔扁平苔蘚是一種常見的慢性口腔黏膜皮膚疾病,一般不具有傳染性。該病的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目前的研究表明,其發(fā)病與精神因素 (如疲勞、焦慮、緊張)、免疫因素、內分泌因素、感染因素、微循環(huán)障礙因素、微量元素缺乏以及某些全身疾。ㄌ悄虿、感染、高血壓、消化道功能紊亂)有關 。某些藥物例如甲基多巴、阿的平、氯喹、氨苯唑、開博通、奎尼丁等,還有某些中藥后,或者在口腔內有金屬充填體或者修復體時,口腔內可能會出現(xiàn)類似扁平苔蘚的改變,或者可以使原有的扁平苔蘚的病損加重,在停止使用可疑藥物或更換充填體和修復體后病損明顯減輕或者消失?谇槐馄教μ\男女均可發(fā)病,多數(shù)統(tǒng)計資料表明女性多于男性。年齡不限。從十幾歲兒童到六七十歲老人均可發(fā)病。但多發(fā)于中年。以30一50歲占比例最大。
二、臨床表現(xiàn):患者多無自覺癥狀,常偶然發(fā)現(xiàn)。有些患者遇辛辣、熱、酸、咸味刺激時,局部敏感灼痛。有些患者感黏膜粗糙、木澀感、燒灼感,口干,偶有蟲爬、癢感。
三、診斷要點:中年女性多見,病損大多數(shù)左右對稱,粟粒大小的白色或灰白色丘疹組成的線條構成網(wǎng)紋狀病損,與正常黏膜之間沒有清晰的界限。白色線條間及四周可為正常粘膜或有充血、糜爛甚或潰瘍。必要時可進行組織活檢確診。
四、治療方案:無特別有效的根治方法,臨床治療常用維生素、抗菌藥、激素類藥、冷凍霧化、微波、手術,激光等療法,同時應消除精神緊張,生活力求規(guī)律。
1、圍繞病史、臨床與實驗室檢查結果,針對有關因素予以治療:凡損害無糜爛且范圍局限時,可給2%~4%碳酸氫鈉溶液與0.2%洗必泰溶液交替含漱,每日數(shù)次。每月復查1次,著重對危險區(qū)域的檢查。
2、去除機械性刺激因子,刮除磨牙頰面的牙石。為避免牙刷毛刺傷損害區(qū)粘膜,最好用棉簽洗拭代替刷牙。
3、發(fā)生局部糜爛時可撒敷復方類固醇粉,每日數(shù)次。癥狀明顯時可局部注射確炎舒松,每周2次,與(或)加用抗生素;唇紅部可涂膚輕松,但有痂皮時應先濕敷治療,待痂皮脫落再涂一薄層,每日數(shù)次。
4、腎上腺皮質類固醇全身應用應當慎重,效果并不理想,可試用小劑量與短程的方案,如強的松每日15mg,3次分服,約1~2周,服藥期間應作大便隱血與血壓檢查。 昆明山海棠每日3次,每次2片,雷公藤每日2次,每次3~4片。
5、局部可用抗霉菌治療,對病情好轉有一定幫助。
6、口服維生素A,每日5萬U,或維甲酸35~50mg/d,初服時可能發(fā)生頭痛、頭暈,可酌減劑量,通常在幾天后即可適應。從第2~3周起,逐漸增加至每日30~60mg,3次分服,療程約1~2個月。常見的副反應有口唇干燥、脫發(fā)等。冠心病、肝腎功能異常與高血脂者忌用。0.2%維甲酸溶液適用于局部涂布,但不適用于伴有充血、糜爛的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