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櫻子提取物
發(fā)布時間:2012/10/15 17:36:00 瀏覽次數(shù):955- 基本信息
- 產(chǎn)品類型: 其它
質(zhì)量標(biāo)準(zhǔn):
零售價格: 1
供貨價格:
詳情介紹
-
【***】金櫻子(《雷公炮炙論》)
【類 別】果實類
【異名】刺榆子(《蜀本草》),刺梨子(《開寶本草》),金罌子(《夢溪筆淡》),山石榴(《奇效良方》),山雞頭子(《綱目》),糖鶯子(《生草藥性備要》),棠球、糖罐(《植物名實圖考長編》),糖果(《分類草藥性》),黃刺果(《中藥形性經(jīng)驗鑒別法》),蜂糖罐、檳榔果(《貴州民間方藥集》),金壺瓶(《浙江中藥手冊》),野石榴、糖橘子(《江蘇植藥志》),小石榴(《四川武隆藥植圖志》),黃茶瓶、藤勾子、螳螂果、糖刺果(《廣西中藥志》),燈籠果(《藥材學(xué)》)。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金櫻子的果實。
【植物形態(tài)】金櫻子,又名:白玉帶、下山虎、刺藤棘、刺郎子樹、螳螂子樹、三葉勒。
常綠攀援灌木,高達(dá)5米。
莖紅褐色,有倒鉤狀皮刺。
三出復(fù)葉互生;小葉革質(zhì),橢圓狀卵圓形至卵圓狀披針形,側(cè)生小葉較小,葉柄和小葉下面中脈上無刺或有疏刺;葉柄長1~2厘米,有褐色腺點(diǎn)細(xì)刺;托葉中部以下與葉柄合生,其分離部線狀披針形。
花單生于側(cè)枝頂端,直徑5~8厘米;花梗粗壯,長達(dá)3厘米,有直刺;花托膨大,有細(xì)刺;萼片5,卵狀披針形,有些頂端擴(kuò)大成葉狀,被腺毛;花瓣5;雄蕊多數(shù),花藥丁字形著生;雌蕊具多數(shù)心皮,離生,被絨毛,花柱線形,柱頭圓形。
成熟花托紅色,球形或倒卵形,有直刺,頂端有長宿存萼,內(nèi)含骨質(zhì)瘦果多顆。
花期5月。
果期9~10月。
生長于荒廢山野多石地方。
分布華中、華南、華東及四川、貴州等地。
本植物的根或根皮(金櫻根)、葉(金櫻葉)、花(金櫻花)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采集】10~11月間,果實紅熟時采摘,曬干,除去毛刺。
【藥材】干燥果實呈倒卵形,略似花瓶,長約3厘米,直徑1~2厘米。
外皮紅黃色或紅棕色,上端宿存花萼如盤狀,下端漸尖。
全體有突起的棕色小點(diǎn),系毛刺脫落后的殘痕,觸之刺手。
質(zhì)堅硬,切開觀察,肉厚約1.5毫米,內(nèi)壁附有淡黃色絨毛,有光澤,內(nèi)有多數(shù)淡黃色堅硬的核。
無臭,味甘微酸澀。
以個大、色紅黃、去凈毛刺者為佳。
主產(chǎn)于廣東、湖南、浙江、江西等地。
此外,江蘇、安徽、廣西、福建、四川等地亦產(chǎn)。
除上述**外,尚有幾種同屬植物的果實,在少數(shù)地區(qū)作金櫻子使用。
①美薔薇及扁刺薔薇,使用于河北、山西。
②大花香薔薇,使用于云南。
③大葉薔薇,使用于西藏。
【化學(xué)成分】金櫻子(果實)含檸檬酸、蘋果酸,鞣質(zhì)、樹脂、維生素C,含皂甙17.12%;另含豐富的糖類,其中有還原糖60%(果糖33%),蔗糖1.9%,以及少量淀粉。
美薔薇果實含有糖分。
【藥理作用】①對實驗性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家兔喂食膽甾醇并加適量甲基硫氧嘧啶以產(chǎn)生實驗性動脈粥樣硬化,用金櫻子(品種不詳)治療兩周和三周,血清膽甾醇分別降低12.5%和18.67%,β-脂蛋白于給藥3周后亦有明顯下降。
肝臟與心臟的脂肪沉著均較對照組輕微。
粥樣化程度也很輕微,對照組則十分嚴(yán)重。
②抗菌作用金櫻子含鞣質(zhì),用平碟法作抑菌試驗,25%根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有很高的抑菌作用,對綠膿桿菌也有效。
雞胚試驗證明,金櫻子煎劑對流感病毒PR株抑制作用很強(qiáng),而且對亞洲甲型57-4株、乙型Lee株、丙型1233株和丁型仙臺株也有作用。
【炮制】揀去雜質(zhì),切兩瓣,用水稍洗泡,撈出,悶潤后除去殘留毛刺,挖凈毛、核,干燥。
【性味】酸澀,平。
①《開寶本草》:味酸澀,平溫,。
②《本草正》:味澀,性平,生者酸澀,熟者甘澀。
【歸經(jīng)】入腎、膀胱、大腸經(jīng)。
①《滇南本草》:入脾、腎二經(jīng)。
②《雷公炮制藥性解》:入脾、肺、腎三經(jīng)。
③《本草經(jīng)巰》:入足陽明、手陽明,兼入足少陰經(jīng)。
④《本草匯言》:入足太陽、少陰,手陽明經(jīng)。
【功用主治-金櫻子的功效】固精澀腸,縮尿止瀉。
治滑精,遺尿,小便頻數(shù),脾虛瀉痢,肺虛喘咳,自汗盜汗,崩漏帶下。
①《別錄》:止遺泄。
②《蜀本草》:治脾泄下痢,止小便利,澀精氣。
③《滇南本草》:治日久下痢,血崩帶下,澀精遺泄。
④《本草正》:止吐血,衄血,生津液,收虛汗,斂虛火,益精髓,壯筋骨,補(bǔ)五藏,養(yǎng)血?dú),平咳嗽,定喘急,療怔仲驚悸,止脾泄血痢及小水不禁。
⑤《南寧市藥物志》:熬膏治火傷。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或熬膏。
【宜忌】有實火、邪熱者忌服。
①《醫(yī)學(xué)入門》:中寒有痞者禁服。
②《本草經(jīng)疏》:泄瀉由于火熱暴注者不宜用;小便不禁及精氣滑脫因于陰虛火熾而得者,不宜用。
【選方】①治夢遺,精不固:金櫻子十斤,剖開去子毛,于木臼內(nèi)杵碎。
水二升,煎成膏子服。
(《明醫(yī)指掌》金櫻子膏) ②治小便頻數(shù),多尿小便不禁:金櫻子(去凈外刺和內(nèi)瓤)和豬小肚一個。
水煮服。
(《泉州本草》) ③治男子下消、滑精,女子白帶:金櫻子去毛、核一兩。
水煎服,或和豬膀胱,或和冰糖燉服。
(《閩東本草》) ④治白濁:金櫻子(去子洗凈搗碎,入瓶中蒸令熱,用湯淋之,取汁慢火成膏)、芡實肉(研為粉)各等分。
上以前膏同酒糊和芡粉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酒吞,食前服。
一方用婦人乳汁丸為妙。
一方鹽湯下。
(《仁存堂經(jīng)驗方》水陸二仙丹) ⑤治脾泄下利,止小便利,澀精氣:金櫻子,經(jīng)霜后以竹夾子摘取,擘為兩爿,去其子,以水淘洗過,爛搗,入大鍋以水煎,不得絕火,煎約水耗半,取出澄濾過,仍重煎似稀餳。
每服取一匙,用暖酒一盞,調(diào)服。
(《壽親養(yǎng)老新書》金櫻子煎) ⑥治久虛泄瀉下。航饳炎(去外刺和內(nèi)瓤)一兩,黨參三錢。
水煎服。
(《泉州本草》) ⑦治久痢脫肛:金櫻子(去刺、仁)一兩,雞蛋一枚燉服。
(《閩東本草》) ⑧治陰挺:金櫻果(去內(nèi)毛和種子)一兩。
水煎服。
(《閩東本草》) ⑨補(bǔ)血:金櫻子(干了,擦刺令凈,捶碎去子,切焙)、縮砂一半。
蜜丸梧子大。
空心,酒或鹽湯下五十丸。
(《朱氏集驗醫(yī)方》金櫻子丸)
【臨床應(yīng)用】治療子宮脫垂取金櫻子干品水煎兩次,去渣濃縮,使每500毫升含生藥相當(dāng)于1市斤。
每日120毫升,早晚分服。
連服3天為一療程,間隔3天,再連服3天為第二療程。
治療203例,痊愈16例,好轉(zhuǎn)138例,為76%。
治程中部分有便秘、腹痛、小腹痛、下腹部脹感等,個別發(fā)生咳嗽。
經(jīng)初步觀察,對年青、脫垂程度較輕、沒有白帶的患者療效較好。
而對脫垂程度嚴(yán)重、年齡大的患者,只能作為一種輔助治療。
【名家論
聯(lián)系方式
-
聯(lián) 系 人: 范嬋娟
聯(lián)系地址: 西安市北關(guān)正街1號
電 話: 0571-85885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