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yīng)黃芪提取物
發(fā)布時(shí)間:2011/11/18 10:06:00 瀏覽次數(shù):876- 基本信息
- 產(chǎn)品類型: 其它
質(zhì)量標(biāo)準(zhǔn): 100%過80目
零售價(jià)格: 面議
供貨價(jià)格: 面議
詳情介紹
-
【來源】 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Bge. var.mongholicus(Bge.)Hsiao的根。
【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
莖直立,上部有分枝。
奇數(shù)羽狀復(fù)葉互生,小葉12~18對(duì);小葉片廣橢圓形或橢圓形,下面被柔毛;托葉披針形。
總狀花序腋生;花萼鐘狀,密被短柔毛,具5萼齒;花冠黃色,旗瓣長(zhǎng)圓狀倒卵形,翼瓣及龍骨瓣均有長(zhǎng)爪;雄蕊10,二體;子房有長(zhǎng)柄。
莢果膜質(zhì),半卵圓形,無毛。
花期6~7月,果期7~9月。
生于向陽(yáng)草地及山坡。
主產(chǎn)內(nèi)蒙古、山西及黑龍江;現(xiàn)廣為栽培。
【采制】 春、秋季采挖,除去泥土、須根及根頭,曬至六七成干,理直扎捆后曬干。
【性狀】 根圓柱形,有的有分枝,上端較粗,略扭曲,長(zhǎng)30~90cm,直徑0.7~3.5cm。
表面淡棕黃色至淡棕褐色,有不規(guī)則縱皺紋及橫長(zhǎng)皮孔,栓皮易剝落而露出黃白色皮部,有的可見網(wǎng)狀纖維束。
質(zhì)堅(jiān)韌,斷面強(qiáng)纖維性。
氣微,味微甜,有豆腥味。
【化學(xué)成分】 含黃酮類成分毛蕊異黃酮(calycosin)、3- 羥基- 9,10- 二甲氧基紫檀烷,還含黃芪皂甙Ⅰ、Ⅴ、Ⅲ( astragalosideⅠ、Ⅴ、Ⅲ) 。
【性味】 性溫,味甘。
【功能主治】 補(bǔ)氣固表,托毒排膿,利尿,生肌。
用于氣虛乏力、久瀉脫肛、自汗、水腫、子官脫垂、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瘡口久不愈合。
【主治】 1、小便不通。
用黃芪二錢,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溫服。
小兒減半。
2、酒疸黃疾(醉后感寒,身上發(fā)赤、黑、黃斑)。
用黃芪二兩、木蘭一兩,共研細(xì)。
每服少許。
一天服三次,酒送下。
3、白濁。
用鹽炒黃芪半兩、茯苓一兩,共研細(xì)。
每服一錢。
4、萎黃焦渴(每與癰疽發(fā)作,先后伴隨)。
用黃芪六兩,一半生焙,一半加鹽水在飯上蒸熟;另用甘草一兩,也是一半生用,一半灸黃。
二藥共研細(xì)。
每服二錢,一天兩次。
也可以煎服。
此方名“黃芪六一湯”。
5、老人便秘。
用黃芪、陳皮各半兩,研細(xì)。
另用大麻子一合,搗爛,加水揉出漿汁,煎至半干,調(diào)入白蜜一匙,再煮過,把黃芪、陳皮末加入調(diào)勻服下。
兩服可通便。
可以常服。
6、血淋。
用黃芪、黃連,等分為末,加面糊做成丸子,如綠豆大。
每服三十丸。
7、少淋。
用黃芪、人參,等分為末。
另用蘿卜四、五片,加蜜二兩,稍稍灸過后,蘸藥末吃下,以鹽水送服。
8、吐血。
用黃芪二錢半、紫背浮萍五錢,共研為末。
每服一錢,姜蜜水送下。
9、咳膿咳血,咽干(這是虛熱,不可吃涼藥)。
用黃芪四兩、甘草一兩,共研為末。
每服二錢,熱水送下。
10、肺癰。
用黃芪二兩研細(xì),每取二錢煎湯服。
一天可服三、四次。
11、甲疽(趾甲邊紅肉突出成疽)。
用黃芪二兩、茹一兩,醋浸一宿,加入豬油五合,微火煎成二合。
去渣,取脂涂瘡上。
一天三次。
12、胎動(dòng)不安(腹痛,下黃汁)。
用黃芪、芎各一兩,糯米一合,水一升,一起煮到半到。
分次服下。
13、陰汗?jié)癜W。
用黃芪酒炒后研細(xì),切熟豬心蘸著吃,有效。
聯(lián)系方式
-
聯(lián) 系 人: 羅娜
聯(lián)系地址: 西安市北關(guān)正街一號(hào)
電 話: 0571-85885083